来源: 作者:admin 2022-09-30 08:50:00
“节约,是德行;崇尚节俭,方显清明。”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,各级政府应当养成过紧日子的习惯,务必将财政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,明确过“紧日子”不仅仅是短期需求,更是长远之策。党员干部要把过“紧日子”根植于思想、见之于行动,成为一种习惯,一种常态。 广大党员干部应将过“紧日子”视为一种常态,合理安排支出,集中“财力”办大事,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。
“过紧日子”要“紧”在思想。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。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、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,国内经济也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。“过紧日子”成为我们应对各种困难的必由之路。各级党政机关需深刻认识到过“紧日子”的重要性与紧迫性,引导党员干部将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的理念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确保“过紧日子”成为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。要根据国家发展战略与人民需求,增加对教育、医疗、社保及环保等民生领域的投入,让人民的“钱袋子”更加鼓实、“菜篮子”更稳妥、“好日子”过得更踏实,托起大家的幸福感。
“过紧日子”要“紧”在行动落实。一分部署,九分落实。“过紧日子”不能停留在口头上,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,见到实际成效。要认识到,带头过紧日子的目的在于改善人民生活,唯有我们先行承受,才能让民众共享成果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,将“过紧日子”作为常态,以公为先、务实节俭为目标,使之成为一种习惯,更好地赢得人民信任、造福百姓,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充实、幸福感更持久、安全感更有保障。思想上要始终保持清醒,行动上要精打细算,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;在工作中务实求真,避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,以实际成果评判工作成效。
“过紧日子”要“紧”在作风养成。作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过“紧日子”不仅是态度,更是责任。各级党政机关要完善重大项目审批流程,坚决削减非必要的开支,将有限资源聚焦于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,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。加强日常监督检查,严厉查处违法行为,确保每一分钱都能问效、无效必问责,把财政资金更多地用于惠民生、促发展的关键领域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,严于律己,以率先垂范、先行先试的态度,发扬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,抵制奢靡之风,强化党的纪律,锤炼作风,将“过紧日子”真正落实为习惯与常态。
“先行其道,方能引领众;身正而道直,教化自成风。”“过紧日子”不仅是一种经济策略,更是对政府和社会责任的深刻体现。各级党政机关应在思想、行动和作风上形成合力,将这一理念融入日常工作,确保每一项政策、每一笔资金都能真正惠及人民。唯有如此,才能在全社会营造出节约优先、效益优先的良好氛围,让每位公民都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,提升幸福感与获得感,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。